为什么星巴克其实是数字驱动的科技公司?
星巴克(Starbucks),诞生于1971年的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的咖啡公司,1985年正式成立。近二十年时间里,以其“童话”般的奇迹让全球瞩目:从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现在遍布全球多个国家的“绿巨人”。截止到如今,星巴克全球门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万家,并且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到了中国市场。
在2017年的时候,大洋彼岸的中国国人自己创建的咖啡品牌诞生了,你肯定知道这个投资者绕不开的噩梦,那就是数据造假的瑞幸咖啡。瑞幸刚出现的时候就高喊要教育每个中国人学会喝咖啡,并且豪言干掉星巴克,一下子激起了大家的民族品牌的自豪感。
为了尽快博出名声,主动碰瓷星巴克,起诉星巴克搞垄断赚取知名度,并且通过营销补贴和疯狂开店来达到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面临投资人的投资预期,但瑞幸并没有从疯狂扩张中达到增长目标,而是选择了数据造假这条不归路。
其实星巴克早在2000年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星巴克新一代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快速增长,疯狂开店,运营成本迅速攀升。快速扩张也使星巴克体验淡化,客户也对星巴克的咖啡失去了热情。
面对困境,星巴克创始人舒尔兹再度回归,星巴克选择进行数字化创新,用数据驱动用户忠诚度和增长。那么咖啡业的霸主星巴克如何通过数字化改革和创新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呢?
总结起来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着力构建数字化飞轮,忠诚会员、个性化营销、快捷点餐、便利支付,回归星巴克体验。
打法一,利用数据优化用户体验。比如当你今天到了一家新的星巴克的时候,星巴克也可以给你推荐你喜欢的产品或者相应的新品,不会因为你脸熟或者脸生而不知道你是谁。
打法二,利用数据实现个性化营销。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比如你有段时间没有去星巴克里买咖啡了,星巴克就会给你发一封邮件,并且基于你过往经常购买的产品、喜好和数量来给到你足够大的优惠,赠送给你一张买一送一的优惠券,让你在优惠的吸引下,不仅想去店里兑换,还能再邀请一位朋友一同去到星巴克店里相聚。
打法三,利用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指导进行商业决策。星巴克的门店开设其实是大有学问的,通过地图和商业智能进行店铺选址,对人流进行统计,交通模式进行分析,推荐一个新的商店地址,并且给出开店预估,如果在这开店,他对其他店铺的影响是怎么样的。比如在王府井大街两侧的商场,几乎每家都有星巴克,而这并不是胡乱开设的,其实也都是进行过精密的计算的。
最近几年,咖啡行业巨头与消费者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了。通过举办不少“有意思”的活动拉近星巴克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比如在春节期间开办新春游园会、“一杯会说话的咖啡”等等。这些活动看起来跟星巴克的产品毫无关联,但星巴克抓住的是与消费者互动,一方面通过消费者达成情感共鸣,另一番概念也推动了消费功能和营销目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星巴克很少主动投放商业广告,品牌推广也不依赖广告,但每每有什么小动作都能引来媒体大肆报道,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星巴克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星巴克不再是一家咖啡公司,而是一家用户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在数字化时代,星巴克这样看似老牌的公司都在通过数字化实现增长和扩张,传统行业抓住趋势才能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毕竟当你停止不动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一种落后了。
Comments